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华娱:从05开始做导演 > 第362章 把献礼片拍成爽片你丫还给不给人活路了(第2页)

第362章 把献礼片拍成爽片你丫还给不给人活路了(第2页)

李大、钊的回国似乎在让这个小分队更为具体。

北大校长的就任,他入职时候的话,在每个观众的耳边萦绕。

一派学问大家的风范风格,虽无慷慨激昂之词,却字字珠玑,循循善诱,掷地有声,肃然起敬!

对陈独、秀的三顾茅庐,更是无限拔高了蔡元培的形象。

他说:“要有卓越之人,以身作则,尽力去矫正这种颓废的社会风气。诸君皆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一番话毕,全场掌声雷动。

鲁迅登场,周遭的环境都是他小说《示众》《阿Q正传》中看客围观刑罚的场景,以及《药》中愚民买人血馒头的场景结合起来的。

有人在砍头,他背对而立。

有人在附庸着拿着人血,他漠然无比。

他在看碑文,而后与钱玄同论辩,为了写实,更是为了写意,年代之下的社会不公,民众愚昧,统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回到家中,看着疯了的表弟背影。

他从通信和愤慨中提起笔,以笔为刀,写下这吃人的现状,那一幕幕写的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写成时,他几乎脱力瘫倒在地,满地散落的纸稿、满得要溢出的烟头、提神时嚼的辣椒,还有署名时的那一滴泪……

“周树人,以后就叫鲁迅。”

……

娱乐圈,彻底炸了。

学霸圈,学术圈,历史圈,全炸了。

在《觉醒年代》播出四天之后,全网沸腾。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部电视剧带来的惊喜。

“《觉醒年代》拍得太浪漫了。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去北大,我真是太喜欢这种“我们总会相遇”的同道者之间的情谊相通了!”

“看了《觉醒年代》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的讲话,感到挺惭愧,这些话永远不会过时,现在好多人学习都是为了文凭,再去找个工作,而不甚在乎知识多寡,德行的高尚,敷衍和苟活的思想时有生。反思然后进步吧。”

“对于鲁迅先生那段刻画,绝了……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的愤怒、悲哀……一部部作品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狂人日记》《药》……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用文字狠狠插进那麻木的社会……我竟第一次感觉先生,就活在我的身边。”

“谁看到了,鲁迅先生出现时候的视觉声效犹如军队列阵,他奋笔疾书,窗棂中透出的光,是那时中国浓黑夜色中的光亮。小时候读不懂《狂人日记》,越长大越觉得,鲁迅先生是灯塔!是我们所有人的灯塔。”

一时间,全网失声。

献礼剧多了,把人拍的哭了的也不少。

但是能把人拍爽了的,而且这种爽当中还带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心情的电视剧,真是太少了。

北京城里的车轮艰难地在不合适的沟中东倒西歪地行进;

袁世凯的府邸中黑云压城、白天打灯;

给到老百姓的镜头,常混杂着牛、鱼、猴、鸭;

而给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镜头,又搭配向上爬的蚂蚁、走出井底的青蛙、舞刀弄枪的螳螂、振翅高飞的白鸽;

一切都仿佛带着一种预示。

这部电视剧里,对历史人物英雄的一面和凡人的一面的把握都非常到位。

非但没有过度的说教意味,也没有太弱的理想主义,

陈独、秀在外性格刚烈不羁,是文化政治上的先行者,英雄不已,在家中却是不顾家,和孩子打架的凡人之躯。

李大、钊喊出的那句“要争取8小时工作制”,更是让无数人破防。

而后,当一些历史系,学术圈的大佬参与评判和讨论之后,网上的很多评论彻底让所有人留下了眼泪。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关导的剧本太牛逼了,我只想哭个痛快。”

“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就仿佛到了那个时代里面,他出场时,真的叫人泪目。他来了,所以电视剧里面的他们有救了。就像是命运扼住了我的喉咙?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小金人获奖者,名不虚传!”

“太浪漫主义了!每个人都如此激烈愤怒悲切,但又满是火焰希望与乐观!未来的中国会好吗?未来的中国当然会好!画面台词剪辑表演,无一不精!红色宇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还能说点什么?我本来以为又是令人无可奈何的献礼片,但这部电视剧从逼格到立意,再到表演效果,哪一份不是全面碾压?这部电视剧出来,别人根本没得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