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夏第一女富商 > 第 40 章(第2页)

第 40 章(第2页)

镖局的三十六个人全都在,再加上请得十几个帮工,以及自己人,做饭并不是易事。

谢蓝衣几乎每隔一日就要跑一趟鹿和县,买新鲜的菜肉回来,家里原本有不少屯粮,经此一事,也渐渐吃完了,后来再去鹿和县,连着米面也要买。

干活的人体力消耗大,饭量也大,为了快些做好,谢蓝衣经常做大锅菜,用猪肉和各种蔬菜炖在一起,有时还会加上粉条,粉条吸汤,吃起来更下饭。

做好的大锅菜倒入木桶中,为了不让饭菜凉太快,谢蓝衣还会套上刘空梅做得中间有棉花夹层的木桶套。

装完后三个人一起去地里送饭,每回都能收到无数笑脸和夸赞。

她们做得开心,大伙盖房也盖得有劲。

一直到过年时双方都没有停工休息,谢蓝衣为表谢意,给工匠们发了大红封,另外又买了两只羊,炖羊汤给大家喝。

不知是羊汤还是红封的缘故,工匠们干得更快了。

·

转眼到了三月,寒气不再,村里的桑树开始争前恐后地发芽,只需一夜,叶片就能长到核桃大。

这个季节里,扶桑村里入眼皆是翠绿,到处弥漫着青草芳香。

村民们亲眼目睹了这个冬日里拔地而起的蚕坊,日头一暖,不等谢蓝衣招人,便自告奋勇地过来询问是否招工。

谢蓝衣穿着轻巧的春衫,笑着摆手让大家再等等。

这一日他们要忙着搬家,没有闲暇时间招人,蚕坊那边已经装潢得差不多,就差住进去了。

谢成山和刘空梅回了南竹村,准备把日后能用上的东西全部带过来。

谢蓝衣收拾了自己的衣物首饰,以及记账用的笔墨纸砚,装进新买的箱笼里。魏承晏东西是最少的,只带了几身喜欢的衣裳。

反观银珠和赵堂,收拾了近一个时辰还没有收拾完。

谢蓝衣将箱笼搬上马车,去她那边查看。

“银珠姐,不用什么都带,蚕坊那边买得有新的。”

谢蓝衣跨进门,发现银珠和赵堂正在叠被褥,床边还放着塞得满满当当的大箱子,里面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

看着那箱子,谢蓝衣颇为无奈,“怎么连杌子也带上了,蚕坊那边有新椅,用不着带这些。”

银珠闻声回头道:“这杌子又不坏,扔了多可惜。反正蚕坊那边地大,带过去日后伙计们养蚕累了还能坐下歇歇。”

这杌子一坐就开始“咯吱”响,都不知道买来多少年了。

谢蓝衣觉得没必要,但看他们收拾得起劲,也不好扫他们的兴,最终索性打不过加入了。

原本计划着是带些衣物,和家里的鸡过去,经过一个晌午,竟直接将茅草屋搬空了,连搭建鸡棚的木杆都没有放过,牛车加上马车,来回运了两三趟。

下午时,谢成山和刘空梅驾着牛车回来,两辆牛车也是塞得满满当当。

谢蓝衣原本还觉得蚕坊太空旷,没有烟火气,如今这锅碗瓢盆、破铜烂铁一放,鸡棚一搭,烟火气瞬间来了。

想到今夜就能住新房子,大家眉眼间都带着藏不住的喜悦。

东西安置妥当后,大家一起从大门开始向里走,漫步欣赏新家。

蚕坊布局规整,分成前院和后院两个区域,前院紧临大路,出行很是方便。

大家穿过院门,绕过雕花影壁后进入正厅,这里是整个蚕坊最高大宽敞的地方,足足可以容纳上百人,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显得更加通透明亮。

谢蓝衣看着用昂贵木材花重金打造的家具,道:“等以后挣钱了,买些名家瓷器摆在亮格柜上,会更好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