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 第175章 李仁和陈望的东西战略分歧(第1页)

第175章 李仁和陈望的东西战略分歧(第1页)

随着日军占领济南,济宁,青岛等战略要地,华北各部大军集结,徐州的局势,随即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自12月起,第五战区的指挥部内,始终弥漫着紧张与焦虑的气氛,集结在运河西侧,徐州等地的各军主力,几乎都在等待李仁的最终决策。作为国府的陆军一级上将,桂系首领,李仁如今以绝对的威望,亲自坐镇徐州,指挥陇海线和津浦线的防御战。而其所属部队,自然也多为杂牌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桂军、中央军,以及韩部山东地方部队……这就是第五战区,各部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只有李宗仁这样的元老级人物,才能够镇得住,确保战区的稳定和各部的战斗力。当然,这样的战略部署,除了统帅部对李仁的能力十分认可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所谓的“一箭三雕”-----既分化桂系,又削弱各地方杂牌军的力量,同时抵挡日军南侵。当然,在某些人看来,这其中最关键的,便为了趁机削弱李仁为首的桂系势力,尤其是拆散李白。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地,日军如果想要控制华北,南下华东,就必须先控制徐州。统帅部如此部署,自然是希望其他派系的部队,尤其是桂系在徐州一带,先和日军血战,避免中央军遭受更大损失。而第五战区西面的第一战区,则是汇聚了十几万建制完整的中央军。宋廉等中央军的样板部队,也正在向郑州集结,他们除了在侧翼掩护之外,恐怕也是为了最后夺取胜利的。而第五战区,只有此时还在晋豫等地牵制日军的汤部,和陈望麾下的“新一军”,属于嫡系中央军。当然,汤部同样是中央军精锐中的精锐,此前在河北,山西等地,多次击败日军,战功显赫。其最高指挥官更是擅长战场脱险,在完成作战任务的同时,全身而退,使得日军难以找到集中进攻的机会。在当前的抗日战场上,面对战术其实并不先进,甚至略显呆板的日军,使其无法确定攻击点,在拖延中寻找战机,便是胜利的关键。换言之,日军为了发挥装备优势,每一战其实都在寻找机会,确定国军主力,而后毕其功于一役。而国军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又不得不与之决战,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然,统帅部的这些算计,并没有轻易得逞。李仁在军事上,政治上,都不是吃素的。此时的第五战区,大部分将领,都以他马首是瞻,少数中央军旁系,甚至失去了话语权。孙震、韦运等几位将领在听完李仁的策略之后,纷纷开始捧场道:“李长官真是运筹帷幄啊,小鬼子绝对想不到,咱们这是在以退为进!”“没错,咱们无论是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不如鬼子强劲,就应该采取“以弱制强”的战略,诱敌深入!““李总司令的战略眼光,当真是超凡啊!小鬼子如今十分狂妄,定然料不到咱们真正的意图!”不过,李仁的目光却是直直投向了陈望,略带笑意地问道:“陈军长,你刚刚在松江战场,和小鬼子打了会战,你对战局有什么看法?”陈望闻言微微一笑,淡然开口:“李总司令早已料到鬼子的策略,此番声东击西,正是为我们创造了反击的时机。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敌我双方的长短处,利用最合适的战术才能决定胜负。我初来乍到,对局势了解尚浅,战场的部署,全听李总司令的安排。”他这番表态语气平和,带着一种巧妙,既可避免冲突,也不失政治风度。反正,他不听也没用,人家才是战区司令,那还不如表个态,挣个政治上的满分。李宗仁颇为满意地轻轻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这个小年轻,如此识大体,确实是个可塑之才!但他很清楚,表面上的和谐并不代表真正的共识,他要新一军在东线牵制日军主力,依旧是此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接着,李宗仁抬了抬手,让参谋长继续详细分析当前的局势,会议的氛围又重新凝重了起来。“松江战场的失利,使得日海军的力量,也成为了徐州一战中的重要变量。他们随时可能在海州地区发动突袭,时刻威胁着我大军的后方。这其中,特别是板垣四郎的第五师团,现正驻守在维县一带。而青岛附近,也集结了从松江撤下来的如今第十三、第一零一师团。这些部队的实力相当强劲,在海军的支援下,可以同时威胁吕县,临沂,日照,海州等地区。因此,庞炳勋的兵团,根本不能撤出海州,加入北面的战局。”参谋长顿了顿,继续说道:“但在西侧,运河一带,日军只有第十师团和济南地区的一零九师团,两地间路途遥远,山地河湖众多,兵力调动困难,相对来说,对我大军十分有利。,!我们如果能集中力量,迅速突破西线,便有可能取得胜利!”李宗仁听完,沉吟片刻,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转向韦运和孙震两人:“韦军长,孙军长,眼下的局势,若是你们,打算如何部署?”韦运思索了片刻,问道:“李长官,我认为日军实力强大,咱们不应直接与之硬碰硬。我军应集中兵力,进攻鬼子的薄弱之处!”李宗仁淡淡一笑,目光深邃,随即沉声道:“我也正有此意,若是声东击西,将鬼子主力牵制在东线,定能在西线,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说着,他目光看向陈望,接着道:“陈军长,我计划让‘新一军’北上去佯攻维县,吸引云集在东线的鬼子主力。‘新一军’各部都是精锐,不久之前才在松江战场上大败日军,势头正猛,又战力强悍,日军定会对你们有所忌惮。咱们正好利用这一点,尽可能地将日军注意力吸引到维县,从而为西线突袭,创造机会。”孙震等人听后,纷纷附和道:“不愧是李长官啊,战略眼光就是独到!陈军长的‘新一军’是当之无愧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若是进攻维县,无疑能一举打乱鬼子的部署。而且,鬼子对‘新一军’的忌惮不言而喻,必定会集中兵力进行防守的!”陈望眼中闪过一丝担心,他并非不认同声东击西的战术,可李仁的战略,很明显存在致命缺陷。但李仁听了,已经微微颔首,接着提出了更具体的部署:“我计划趁鬼子主力还未集中,调集两个集团军,进攻济宁和邹县,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他顿了顿,随后客气地问道:“陈军长,不知道能否从你这里借出装甲团,用来突破鬼子的防线?”陈望微微皱眉,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如果李总司令认为装甲团必要,我自然没有问题。”但随即,他又话锋一转,冷静地说道:“但李总司令,我认为西线的日军防守非常坚固,与其在县城一带与其硬碰硬,打攻坚战,倒不如选择利用临沂北面的山地,诱敌深入。日军在那里的兵力虽然多,但山地作战不利于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展开,这反而是我们最需要加以利用的优势。”陈望完全不认同在济宁和皱县,直接与日军硬碰硬。如此进攻日军固守的坚城,无异于以卵击石,完全没有胜算。特别是在日军一个师团的主力,集中在两地的情况下,单凭两个地方军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日军防线。要知道,在陈望原本的时空,这两个集团军奋战数日,结果根本打不过固守阵地的日军师团,还被反突破了。但陈望的提议,无疑是在众人心中掀起了一层巨浪。张治忠听后,点了点头,当即表示支持道:“我支持陈军长的看法,西线鬼子的防守确实很强,与其强攻鬼子驻守的县城,不如充分利用咱们能把握的优势。在丘陵山地作战,不仅可以克制鬼子的重炮,装甲坦克优势,还能更有效发挥出我们的优势。李总司令,若是在西线出击,我可以带59军北上配合!”“我正是这个意思,与其攻坚,或者固守阵地,不如在运动战中歼敌灭敌。”陈望随即道。但李仁并不认可这个方案。一方面,他觉得东线集结了日军的三个半师团,根本无法击败。另一方面,则是陈望和张忠若是联合起来反对,那他这个战区司令,算什么?李仁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语气有些生硬道:“两位说的确实有道理,但西线只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其中一个还未进入战场。而东线不仅有三个日军师团在部署,还有日海军的威胁,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轻易突破的方向。至于临沂北面的山地,若是敌人固守严密,战斗难度也是极大。退一步说,如果你们两部联合,万一日军突袭海州,庞炳勋谁来增援,后方的安全谁来保障?”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西线的日军只有两个师团,其中一个还在济南,这正是我们可以打击的突破口。”陈望微微皱眉,冷静地回应道:“李总司令运筹帷幄,令人佩服,我也十分同意西线的敌人兵力更薄弱,但我依旧认为山地作战更有胜算。若我们能在东线突破,利用山地的天然屏障,完全可以利用日军的坦克装甲部队调动缓慢之机,形成局部优势,逐步伏击消耗日军。”李宗仁似乎早已预料到陈望的回应,他眼中闪过一丝冷静的思索,随即沉声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西线明显是我们唯一能主动发起进攻,并取胜的地方。兵力差距就在那里,三个半师团的日军,就算是咱们全部都一起上,也不可能击败!”李宗仁说得语气坚决,话音未落,其他几位将领便附和了他的观点,纷纷点头表示支持。,!甚至,部分将领开始暗示陈望不愿配合是因为不想出借坦克,言辞也开始变得尖锐了起来。“陈军长,我理解你的想法,但现在是整个战区的利益大于个人。你若不配合,我们如何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呢?”韦运凉飕飕地说道,语气中满是阴阳怪气。张治忠倏地变了脸色,心中一阵怒意涌上心头。但陈望却保持着冷静,他面不改色地看了看李宗仁,又扫了一眼其他的将领,镇定地回应道:“李长官既然决定了以西线为主攻方向,那我就遵从命令。但是,东线的日军兵力三倍于我,就算有张军长的支援,我们两个军的兵力,如何对抗这么强大的敌人?倘若没有足够的重型装备,尤其是坦克装甲部队配合作战,我军的任何反攻,都有可能因为进展不顺,最终陷入困境。”陈望此话一出,瞬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他的毫不客气又直白的话语,让气氛顿时有些紧张起来。但这确实合情合理,面对强大的日军,若是缺乏足够的装甲部队,任何进攻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听到陈望的要求,李仁没有立刻回应。他心中清楚,自己不可能从对方手中,借到装甲团了。沉默片刻后,李仁终于缓缓开口道:“可以,坦克部队就留给新一军,但新一军必须确保完成牵制任务。”陈望心中一阵冷笑,表面上依然平静地回应道:“多谢李总司令的支持,新一军定会按照命令行事,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确保东线的防线稳固。”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陈望知道对方已经是打定主意的了,多说无益,他也只能暂时答应下来。不过,这次任务他虽然不得不接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完全按照李宗仁的战略行事——这是个显而易见失败的战略。他心中早已有一番打算,待时而动,随时调整计划。李宗仁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又看向张治忠,语气严肃道:“张军长,你也要准备好,随时待命,确保东线的进攻,能得到有力支撑!”张治忠面有不满,但还是咬了咬牙,应道:“请李总司令放心,我会确保各部队一切就绪。”:()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