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现在的太子周晨光,他总体来说是赞同改革的,但是当涉及到皇家利益的时候,他又成了保守派。
比如说张伟,他总体上来说也是一个改革派,但是如果是面对官僚阶级的某些时,他又是一个动摇的保守派。
再比如说此时的内阁首相王楠,总体来说他是比较保守稳重的,但是对于特定的经济措施,税收措施,他又是一个支持增加国家财富的改革派。
再比如,曾经担任越南总督和兵部尚书的副相郭义正,例他对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持保守态度。
但面对加强国防军事力量时,他又是一个积极的改革派。
还有像吏部官左侍郎马民这种纯粹的官僚,他们其实内心无所谓改革和保守,哪一派得势,他们就倒向哪一派。
这一群心思各异,利益不同的朝廷统治上层者,表现给中下层民众看到的却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说回到殿试。
由于殿试不糊名,张伟在巡视考场时对于自己看重的几名人才,都有特别的关注。
考生们交卷时,张伟作为阅卷官之一,在自己的几名特别关注的考生中,他只收到了会试第二名肖振宇的卷子。
张伟稍微看了一下肖振宇的卷子,肖振宇的文章写的不错,并且他提出的策略还是十分符合张伟的思想。
于是张伟毫不犹豫的把肖振宇的卷子作为最上等的前十名候选推荐给了首相王楠。
殿试后的第二天,太子周诚光召集内阁成员和所有的阅卷官一起来到太和殿。
太子主要求大家在两天内把所有的殿试排名都排好。
对于三甲和二甲后段的排名,其实大家都不是特别在意。
但是对于前十名,大家的分争很大。
在首相王楠第一天推荐去的上去给太子周诚光的前十名,与张伟会试的前十名重合度只有三人。
并且王楠还把张伟排的会试前三名,分别只列于第六名,第九名和第十名。
其中最过分的是,张伟看中的第四名,直接被王楠排到了三甲的后半段。
显然王楠对于张伟排出的会试名次结果是不认可的。
对于这个结果张伟当然不能认可。
于是张伟先是挑了王楠选定的前几名卷子的毛病。
然后又挑了几份自己认为上好的卷子,呈递给太子周诚光说:"殿下臣这里有几份佳卷,请太子阅览。"
张伟挑选的卷子当然是观点和自己最符合的答卷,基本上也是张伟在会试时排名比较靠前的一批人。
首相王楠看到张伟自己插手自己阅卷官负责人的工作,不禁有点怒目看向张伟。
张伟也不惧王楠的眼神,毕竟是他先不尊重张伟在前。
太子周诚光看着张伟的举动,笑呵呵的把张伟推荐的卷子接过来全部看了。
然后太子周诚光说:“张先生的眼光确实不错,这里有几份卷子答的甚合孤意。”
说完他就行使着自己的权利,把王楠交递上来的前十名进行了挑选和重新排名。
最终,太子周诚光排出了在本届殿试的前十名,结果和张伟的意图相差不大。
几乎有七八成都是张伟推荐的,或者是张伟在会试时录取的前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