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笑道:「那也无妨,能拿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可以将来慢慢偿还。」
李治最后将目光看向赵持满。
「赵卿,你提出索要一百万两白银,一百万两黄金,还要求倭国割让九州岛,可有什么说法?」
此话一出,李峤和骆宾王都大吃一惊。
赵持满拱手道:「陛下,我大唐此刻已有消灭倭国能力,唯一的难题是,倭国是一个海岛国,他们以大海为屏障,我唐军缺乏一个落足点。所以若是能拿到九州岛,我们就能占据主动。」
李峤道:「按照赵参军之言,倭人更不会同意!」
骆宾王拱手道:「陛下,提如此要求,只会逼迫倭国,与我们殊死一战。」
李治没有吭声,默默望着赵持满。
赵持满沉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次谈判,按照骆着作和李主簿的条件,倭人不会同意,所以必有一战。」
李峤扬了扬眉,道:「倭人答不答应,靠的是使节能力,赵参军这话,说的太冒失了吧?」
赵持满道:「我军前战获胜,是在百济地区,并非倭国。在倭人心中,大海依然是天险,他们并不觉得我们有能力,能在他们本土获胜。」
「只要他们存有这种心理,就不可能做出太大赔偿,故而谈判难以成功。」
李峤和骆宾王听了此话后,对视一眼,都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赵持满道:「既然迟早还要有一战,不如先将条件拉高,压他们的心理底线,将来我军打胜之后,更利于新的谈判。」
李治点点头,欣然道:「赵卿之言,甚合朕心,此次出使之事,朕就交由你负责了。」
赵持满拱手道:「臣领旨!」
两日后,赵持满便和倭国使节一起离开长安,前往倭国谈判。
赵持满离开的第二天,李治便开始了新的布置。
这场谈判正如赵持满所言,目前不可能顺利。
只有倭国的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他们才有可能答应。
李治先给内领卫传达了两个命令。
第一,在长安和辽东两地,散播谣言,说倭国遍布黄金白银,是一块富裕之地。
其实这也不算谣言,倭国确实有大量金山银山,只因地处海岛偏僻之地,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在长安传播此事,大唐商人就会大举进入倭国,既能繁荣海贸,也能加深两地之间的联系。
商人虽是由利益驱使,但从历史轨迹来看,不同地区文化的联系,最先都是由商人作为桥梁连接。
等倭人与唐人熟悉,将来统治倭国,受到的抵抗便会弱一些。
这是长久之策。
在辽东传此流言,则是为了引起辽东各国,对倭国产生贪念。
高句丽丶新罗丶靺鞨等国,都能通过海路,前往倭国。
如今倭军主力受重创,短时间难以恢复元气,这些国家,必不会放过占便宜的机会。
就算他们现在不动手,可以先埋下一颗贪婪的种子。
等将来大唐出兵倭国时,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像豺狼一样,一人咬上一口,将倭国撕成碎片,就像对付契丹一样。
第二,则是下令营州,将投降的倭国士兵,编入唐军,将来进攻倭国时,这些本土带路党,便能起到巨大作用。
时间一转,来到二月,谣言已经在长安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