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卿知道了什么叫祸从口出,生平第一次学到了什么叫谨言慎行。
算了,都这样了,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改不了。
翎卿冷静下来,决定向前看。
【3】
亦无殊起了个大早,把家里唯一的鸡蛋拌在粥里喂了个半饱,带上孩子去赶集,打算物色一下好心人。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他连说带比划,好不容易才和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怀里的孩子骤然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脑袋被人撞了一下的感觉又来了,亦无殊顿了下,递出去的手停了下来。
和他说话的人是个老太太,慈眉善目,一身布衣,虽然打着补丁,却十分干净整洁,是个远近闻名的好脾气,家里的丈夫死了,儿子也被征兵征走了,再也没回来,听说这个是个弃婴,十分怜惜。
“怎么了?”她问。
亦无殊低垂下眼帘,对心里忽然涌上来的不舍和心疼感到十分不解和无措。
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对这个才见过一面的孩子生出不舍?
但这不是能感情用事的时候,这个孩子跟着他远不如跟着别人来得妥帖,先不说能不能照顾好这回事,他心里有种直觉,他的生命不会太久。
是个傻子,还短命。
这样的人,不适合养孩子。
他下定了决心。
“没什么,我……嘶!”他的手被咬了。
翎卿还没长牙,咬人不疼,但眼里肉眼可见地带上了火气。
“?”
亦无殊后知后觉,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
“我照顾不好你的。”他小声说。
翎卿可不是个会体谅他人的人,冷冷看他一眼——我管你?
亦无殊:“……”
老太太还在等他松手,亦无殊沉默了一会儿,又把孩子抱回了怀里。
老太太疑惑,他不大好意思,把声音放得很低,说:“我想养。”
虽然困难,但他还是……不太想给别人。
既然这个孩子也不想……
“我会努力养你的。”他说,摸了摸孩子的头,很认真地承诺。
翎卿仰起头,小小的孩子,水洗一样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照出面前的人,眼里的愤怒渐渐褪去了,忽然抬了下头,软嫩的面颊贴上了他的侧脸,闭上眼睛。
孩子的脸柔软得不可思议。
【4】
翎卿五岁,该去学堂了。
镇上有个学堂,据说是哪个仙山开办的,全为了行善积德,不要束脩也能入学,还给他们书本和纸笔,只是不包吃住。
学堂里的书本和制服是统一的,凡是能从家里带来的东西,自然成了攀比的工具。
比如装笔的架子,有些家里有钱的,用的木料就名贵,据说是什么名家手笔,引了很多人去围观。
亦无殊去接翎卿放学时恰好看到这一幕。
翎卿正在收拾,把桌子上摆着的东西一样一样放回布包里。
对于读书这回事,翎卿倒是无所谓,他从出生就能感知天地,世界上很少有他不知道的东西,读书反而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他睡一觉领悟的东西多。
况且这世间流传的很多书籍本来就出自亦无殊之手,都是亦无殊早年闲暇时写的,上到感悟大道的修炼心经,下到建房子修河渠,五花八门,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