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领导与下属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让糖加工坊得以顺利发展,这才有了现在南田农场红糖业务蒸蒸日上的局面。
换作别的领导,汪保国可不觉得他们能有这份魄力和眼光,去发掘和培养像池雨微这样的人才。
他心里也清楚,知青群体中并非缺乏能力出众者,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激励,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不过,像池雨微这般天赋异禀、能力超群的人才,着实是可遇而不可求。
就拿南田农场来说,这么多知青中,也就出了池雨微和文博远这两位佼佼者,他们为农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现在文博远被推荐去上大学,池雨微以后有机会,汪保国也想着让她去大学深造,这样也不算埋没了才华。
在汪保国心中,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无论是眼前的合作拓展,还是长远的人才培养,都是他为南田农场谋划未来的关键布局。
解决了第一家农场,汪保国将注意力转回到购买甘蔗上。
一番走访下来,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十足的诚意,成功与几家农场达成合作协议。
南田农场的红糖原材料因此得到稳定的保障,产量也在不断攀升,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但,合作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农场场长心里嫉妒不已,私下里嘀嘀咕咕:“南田农场凭什么这么红火?
不就是靠个红糖吗?咱们也能做!他们能行,我们肯定也没问题。”
甚至还有人故意使坏,抬高甘蔗的价格,想以此来为难南田农场,让他们没有足够的原材料,红糖自然也就没办法继续生产和销售了。
但池雨微她们早有预料,提前做好准备。
已经在附近收购了大半的甘蔗,对于那些故意刁难、不愿意卖的,池雨微也不强求。
毕竟琼州岛地域广阔,种植甘蔗的地方多的是。
而且她们给出的价格十分可观,比统一收购价都要高。
对于那些农场和公社下的村子来说,甘蔗卖给谁不是卖呢?
卖给南田农场,还能挣更多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尽管有人从中作梗,南田农场的红糖业务依然稳步向前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南田农场的红糖业务如日中天,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仓库里的红糖一箱箱被搬运上车,运往各地。
但,池雨微站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之中,心中却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市场瞬息万变,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现在糖加工坊每天的生产不用她一直盯着,有时间研究新产品。
最常见的糖类,无非是白糖和红糖。
白糖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分离机器进行脱色处理,这不仅需要投入资金购置设备,还得耗费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权衡之下,池雨微现阶段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