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她在国子监混得风生水起 > 第101章(第1页)

第101章(第1页)

“我要娶安定县主为妻。”

此话一出,满殿皆惊。

鲁国公谢韫原本还握着杯盏,听得这话手便一抖,杯盏跌落在案上发出‘叮呤咣啷’的声音来,他忙掀袍而起,匆匆跪进殿中,一扯谢栯的衣袖,拧眉道:“你小子胡说什么呢!”

谢栯头也不回,仍盯着看着自己笑的明宣帝,他方才早已听出皇姑父话中的意思,皇姑父早已看出他心悦陶霁,正等着他自己开口呢。

这么好的机会,他才不会放过。

他就要娶陶霁为妻。

谢韫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问:“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你心悦安定县主,安定县主可心悦。。。。。。”

他话一顿,神情登时僵住,显然是也想起了城门外的那一幕,若陶霁不喜欢他,又怎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他从马车里抱出来?

二人显然是两情相悦!

转眸看了眼同样吃惊的陶庆之,他只好换了语气,试图与儿子讲道理:“婚姻一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说你喜欢安定县主,你可有问过陶大人是如何想的?”

谢栯点点头,觉得是这个理,他转头去问陶庆之:“陶大人,你。。。。。。”

陶庆之倏地回过神来,方才陶霁得了个安定县主的封号,还赐岁禄,这可不是虚名,足以证明明宣帝是十分喜爱陶霁的,这鲁国公又将话引到他身上来,他倘若敢说半个不字,只怕连明宣帝都要沉了脸。

他忙打断谢栯的话,道:“一切由陛下做主。”

谢栯这才又看向明宣帝。

明宣帝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侄子,只觉他如今瞧着是真的没有从前那般欠打了,若换作是以前的谢栯来向他讨要赐婚的旨意,他是万万不会准许的,毕竟谢栯此人十分顽劣,此举只会害了那个姑娘。

可谢栯跪在殿中,分明还是那张脸,神情却与以往大不相同,眸中更是多了些坚定之色,他早已在不知不觉成长起来,至少能对得起世子这个爵位了。

明宣帝轻咳一声:“赐婚?崔卿。。。。。。”

他问崔思礼:“朕怎么记得,国子监只收尚未议亲的学生?”

崔思礼忙答道:“是,若是已与他人定亲,自然是不能再进国子监就读的,臣记得陶大人家的长女正是因为有门亲事在身上才没能进得国子监。”

明宣帝眯了眯眼,又将视线落在陶霁身上,果然见小姑娘神情有些僵硬,谢栯那一双剑眉也紧紧拧在一起。

他憋住笑,看向谢栯:“朕若赐婚与你二人,这国子监可就去不得了。”

谢栯心中怵得厉害,所幸他提前准备了说辞,他道:“国子监自然是要去的,崔大人说议亲后就不能再进国子监,那些人的亲事,不过是两家长辈互相定下的,可我与安定县主是得陛下赐婚,如何比得?”

崔思礼一噎:“这。。。。。。”

“哈哈。。。。。。”明宣帝倏地摇头,又伸出手指点了点谢栯,调侃道:“世子,你太放肆了,竟敢将朕搬出来?”

谢栯小声嘀咕:“我又没说错。”

戏弄了他一番,明宣帝心情大好。他方才可是瞧得真真切切,谢栯眼中的情意做不得假,又想着侄子之前说什么‘生离死别’,想来二人在云州还发生了什么大事并未告知他。其余几个孩子亦是神色紧张地盯着,一副生怕他拒绝的模样。

二人如此坦荡,这桩婚事是不成也得成了。

明宣帝只好笑道:“你说得对,赐婚自然是不一样的。”

他唤来内官:“传朕旨意,安定县主姿容端丽,德行兼备,实乃巾帼之色。今特赐婚于鲁国公世子,佳偶天成,以结百年之好,大婚之仪交由礼部操办,念及二人尚留国子监,故定明宣二十六年完婚。”

“不过短短两年,待那时国子监的课业都修完,你二人再进宫见朕一面。”明宣帝问:“朕好叫钦天监挑个良辰吉日出来,如何?”

谢栯已高兴得不知要作出甚么反应才好,见陶霁已匆匆跪在他身边,他忙与她靠得再近些,二人齐声道:“多谢陛下赐婚。”

明宣帝笑着抚掌:“谢卿,你与陶卿如今可是亲家了。”

谢韫与陶庆之连忙应下。

其他几个少年少女亦是按捺不住这股喜悦,将杯盏中的酒斟满后,齐齐起身敬明宣帝:“陛下英明——”

陶庆之一连被两桩喜事砸得晕头转向,有些错愕地看向这个小女儿。不知何时起,他觉得她这张脸是真真切切已无一丝地方像自己,亦不像她阿娘,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竟叫他心头有些酸涩,怔在原地迟迟没有回席。

陶霁见他愣着,不由歪头:“爹爹?”

陶庆之眨眨眼,蓦地回过神来,他定定看了这个分别数十年的女儿半晌,直到她被同伴喊回席位上坐着,朝身侧之人明媚一笑,他才张了张唇,喃喃道:“是爹错了。。。。。。”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